美國財經新聞網《CNBC》指出,當中的文字差異在於,「逐步汰除」會是要各國遠離化石燃料直到最終完全不用,而「轉型、擺脫」則強度較輕,可解釋成減少使用但不代表絕對棄用。
韋禮安起頭「瑪卡巴卡」成年度熱搜流行詞 而2023年的金曲獎典禮上,也誕生了一股「瑪卡巴卡」風潮,使其成為年度流行用語。從韋禮安起頭的招呼語,到YouTuber充滿創意的發想,這一連串無厘頭操作,使「瑪卡巴卡」成為2023年極具聲量的流行用語之一。
而節目中的《瑪卡巴卡之歌》更是一首極富洗腦效果的歌曲。不久後,這個用語也在台灣網路社群中被廣泛使用,直到今年成為台灣的熱門網路流行語。這樣的空耳解讀,讓「阿嬤饋腳」成為網路上的話題之一。當時主持人韋禮安在典禮結束時一句「晚安,瑪卡巴卡」瞬間引發了廣泛的討論。「躺平族」則是中國網友用以描述當代年輕人對於生活和工作感到極度疲倦,認為與其努力奮鬥,不如選擇消極的躺平生活態度。
整起事件起因於黃偉晉在直播中分享自己前往電信公司辦事的經歷。我立刻要把手機拿出來拍。還可留言與作者、記者、編輯討論文章內容。
在種種賭局中,最讓台灣人有感覺的應該就是台灣這次大選結果。對此,筆者也在加密貨幣社群進行詢問,得知大部分被調查的投注者,都是受到緩起訴處分——簡單來說就是暫時不起訴,檢方會端看當事人表現再決定要不要進行法律訴訟。根據筆者寫作當下的資料,賴清德當選以0.78元領先,柯文哲0.19元次之,侯友宜則是0.18元,下注總額已經超過31.4萬美元,換算接近千萬台幣。總體來說,在台灣法律的現有規範下,與選舉相關的各項賭博活動,都可能讓自己犯罪、成為被調查的對象,民眾應該謹慎留意,切勿觸犯國家的法律。
但也因為如此,許多事件賠率可能會與真實世界的可能性產生偏離。當你下注「是」而且真的降息了,投入的每0.76元都會變成1元,等於可以獲利31%,若沒有降息,則投入的錢直接歸零。
不過這些方式在政府部門加強監管下,實用性也越來越低為什麼在區塊鏈上下注,警方有辦法找上家門? 下注台灣選舉結果的事件在Polymarket上架後不久,許多台灣區塊鏈媒體接連對此報導,也有不少台灣人親身下注。當你下注「是」而且真的降息了,投入的每0.76元都會變成1元,等於可以獲利31%,若沒有降息,則投入的錢直接歸零。近來有間叫做「Polymarket」的區塊鏈網站,就提供了像是「未來事件交易所」的「猜事件」形式,但用有價值的加密貨幣下注,其中甚至包括台灣2024總統大選的結果,不過近日卻傳出許多下注的台灣玩家,都遭到警方約談。
唯一差別是在調查時,用戶可以聲稱該錢包並非自己持有,但仍得承擔巨大風險。根據筆者寫作當下的資料,賴清德當選以0.78元領先,柯文哲0.19元次之,侯友宜則是0.18元,下注總額已經超過31.4萬美元,換算接近千萬台幣。但也因為如此,許多事件賠率可能會與真實世界的可能性產生偏離。聲明:本文章僅針對事件進行報導,非鼓勵民眾進行投注,關鍵評論網呼籲民眾遵守法律,若有違反後果將自行承擔 延伸閱讀 總統大選找莊家「岔賭」一下,有犯罪嗎? 預測選舉「涉賭」遭搜索?未來事件交易所:有政治動機 別把FTX風暴怪在「去中心化」頭上:加密貨幣,其實比銀行更沒有祕密 【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】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,每週獨享編輯精選、時事精選、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。
不過這些方式在政府部門加強監管下,實用性也越來越低。加密貨幣除了可以炒作、割人,還可以用作為賭盤,下注真實世界發生的人事物。
其實,在日前Joeman等網紅捲入大麻持有的爭議中,就有人表示如果直接從中心化交易所轉帳給販售者,一旦東窗事發,警方即可依照鏈上匯款紀錄要求交易所提供個人資訊。還可留言與作者、記者、編輯討論文章內容。
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。事實上,根據《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》第88-1條,只要跟選舉相關,不管投注金額大小都有可能被判處6個月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10萬元以下罰金。在種種賭局中,最讓台灣人有感覺的應該就是台灣這次大選結果。舉例來說在「美國聯準會明年5月1日前會不會降息」的事件裡,「是」為0.76元,「否」為0.25元。技術上來看,如果要讓自己在區塊鏈交易上「隱形」,更多人還是會開新錢包,並使用如P2P等繞過實名認證的方法入金,或是將自己交易所的資金透過「洗幣器」打散後轉入,避免來源追查。Polymarket裡面可以「賭」的事件包羅萬象,從共和黨提名者是誰、拜登會不會當總統,到《沙丘2》首周票房會不會超過第一集、美國政府會不會承認接觸過外星人等等,各式各樣,不一而足。
目前幾家主要交易所為了法遵需求,大多會配合提供。截圖自Polymarket Polymarket的特色,就是賭局賠率是使用訂單簿交易的浮動價格機制——買入會推高資產價格,賣出會壓低資產價格——而非由莊家單方面設定賠率。
總體來說,在台灣法律的現有規範下,與選舉相關的各項賭博活動,都可能讓自己犯罪、成為被調查的對象,民眾應該謹慎留意,切勿觸犯國家的法律。Photo Credit: GettyImages 世界最大的加密貨幣中心化交易平台幣安(Binance) 在區塊鏈上「隱形」並不容易,民眾勿以身試法 你可能會問,如果下注者先將中心化交易所的幣轉到自己的錢包,再以錢包進行支付可行嗎? 在這種狀況下,因為每筆交易仍存有紀錄,因此若檢方有心追查,還是可以回追回原始的交易所發送地址。
對此,筆者也在加密貨幣社群進行詢問,得知大部分被調查的投注者,都是受到緩起訴處分——簡單來說就是暫時不起訴,檢方會端看當事人表現再決定要不要進行法律訴訟。換句話說,檢方只要在Polymarket站上看到投注者的地址,就能透過轉帳紀錄回追來源,並要求中心化交易所提供轉帳者進行KYC實名認證時提供的資料,因此能追溯身實身分。
但最近社群上卻傳出許多民眾因為參與了大選相關的賭盤,而遭檢察官約談偵查《路透社》報導,臉書(Facebook)母公司Meta和短影音平台TikTok最近公布的數據顯示,馬來西亞政府於2023年上半年,要求刪除臉書及TikTok平台上的帳號以及貼文數量激增,這些被封鎖或刪除的帳號及貼文都被指是「不良的內容」。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。馬來西亞通訊部長法米(Fahmi Fadzil) 本週稍早前表示,通訊監管機構經常根據一般用戶的投訴採取行動,並否認有關他曾要求刪除社交媒體上批評他的貼文的指控。
馬來西亞政府並沒有對此數據作出回應。報導稱,有關的數據顯示,馬來西亞政府提出刪除或限制TikTok貼文內容的數量,在東南亞國家中居冠。
據報導,馬來西亞首相安華於2022年11月以主打國家改革上台,但近幾個月來,隨著對網路內容的審查力度加大,政府面臨背棄保護言論自由承諾的指控。」 新聞來源 Meta, TikTok report jump in Malaysia govt requests to remove content in 2023(路透社) 延伸閱讀 從2022年馬來西亞全國大選,看王室的介入和保守伊斯蘭勢力的崛起 馬來西亞選舉日記——選前走一趟城市和新村巴剎,探訪人民的聲音 馬來西亞選舉文化:沾不褪色墨汁杜絕作票,「藍手指」約一週後才會慢慢退色 你在臉書上的用戶資料 政府都知道 【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】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,每週獨享編輯精選、時事精選、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。
Meta則是沒有公布旗下所收到的政府內容限制請求總數。還可留言與作者、記者、編輯討論文章內容。
同時,這次要求刪除或限制的數量是上半年的六倍,也是該公司自2017年開始有紀錄以來,馬來西亞內容限制的最高水平。據報導,種族和宗教在馬來西亞是敏感課題,馬來西亞的人口主要是穆斯林馬來人,但也有大量華人和印度人。🇲🇾@nalinielumalai: It is never permissible to prohibit expression solely because it casts a critical view on social issues, public figures or government institutions. #Meta #Tiktok @Article19Msia https://t.co/3fF5SXHQ4p — ARTICLE 19 Asia (@article19asia) December 15, 2023 國際人權組織馬來西亞分部(Article 19 Malaysia)譴責刪除批評政府的貼文,並對政府增加限制內容的要求表示擔憂,警告這可能會扼殺言論自由以及表達异议自由。該國還制定法律禁止煽動性言論或侮辱其君主制的言論。
該組織計畫專員娜麗妮說:「絕不允許僅僅因為批評社會問題、公眾人物或政府機構而被禁止發言。另外,短影音平台TikTok在上個月發布的報告中表示,在2023年1月至6月期間,他們已收到馬來西亞政府340次要求刪除在TikTok上的內容,有890個貼文和帳號因此受影響。
根據Meta每年兩次所發布的透明度報告數據,今年1月至6月期間,Meta以涉嫌違反當地法律為由,已在馬來西亞用戶的臉書以及Instagram平台上刪除約3100個專頁和貼文,創下有史以來的紀錄。這也是TikTok在2022年下半年刪除不良內容數量的三倍。
馬來西亞政府曾否認打壓網路上異議的指控,並稱臉書平台充斥著涉及種族、王室和宗教(3R)、誹謗、冒充、網路賭博和詐騙廣告的內容,因此才從其平台上聯繫臉書要求刪除此類的「不良」內容🇲🇾@nalinielumalai: It is never permissible to prohibit expression solely because it casts a critical view on social issues, public figures or government institutions. #Meta #Tiktok @Article19Msia https://t.co/3fF5SXHQ4p — ARTICLE 19 Asia (@article19asia) December 15, 2023 國際人權組織馬來西亞分部(Article 19 Malaysia)譴責刪除批評政府的貼文,並對政府增加限制內容的要求表示擔憂,警告這可能會扼殺言論自由以及表達异议自由。